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与视知觉(50周年纪念版)鲁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9787220111846 视觉艺术研究人天图书专营店 电子书 下载 txt pdf mobi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与视知觉(50周年纪念版)鲁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9787220111846 视觉艺术研究人天图书专营店精美图片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与视知觉(50周年纪念版)鲁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9787220111846 视觉艺术研究人天图书专营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全新正版图书 艺术与视知觉(50周年纪念版)鲁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9787220111846 视觉艺术研究人天图书专营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0111846
  •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
  • 页数:507
  • 价格:58.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1-30 19:26:01

寄语:

正版图书保证质量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内容简介:

增量40% ,已翻译成14国文字,艺术设计、美学相关学科指定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导言

1·在一个正方形中隐藏的结构

2·何谓“知觉力”?

3·当同一个正方形中有两个圆面出现的时候

4·心衡与物衡

5·为什么需衡?

6·重力

7·方向

8·各种不同衡模式

9·上与下

10·左与右

11衡与人类心灵

12·坐在黄色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章形状

1·作为一种积极探索工具的视觉

2·捕捉事物的本质

3·知觉概念

4·什么是形状?

5·“以往经验”的作用

6·对形状的观看

7·简化

8·简化的证明

9·与增锐

10·整体的自我维护

11·细分

12·为什么眼睛能看相?

13·艺术中的分离

14·什么是“部分”?

15·区别与相似

16·艺术中的实例

17·结构骨架

第三章形式

1·空间方向

2·投影

3·在再现立体物时选其哪个方面为?

4·埃及人采用的方法

5·透视缩短

6·重叠

7·重叠的好处何在?

8面与深度的相互作用

9·相互竞争的诸方面

10·写实主义与真实

11·什么样的形象看上去逼真?

12·作为发明的形式

13·抽象的不同层次

14·对《泉》的分析

15·视觉信息

第四章发展

1·儿童们为什么要这样画

2·理智说

3·儿童们画的是他们看见的东西

4·再现概念

5·绘画作为活动

6·原始圆圈

8·区别律

8·垂直与

9·倾斜

10·各部分之间的融合

11·大小

12·被误称的蝌蚪纹

13·向两度形式的转化

14·教育的影响

15·雕塑中形式的诞生

16·棒状形式和厚板片形式

17·立方体与圆柱体

第五章空间

1·线与轮廓

2·轮廓线竞争

3·图与底

4·深度上的各个层面

5·深度层面的区分在绘画中的应用

6·框架与窗口

7·部分在雕塑中的作用

8·为什么能看到深度?

9·由遮挡产生的深度

10·透明

11·由变形产生的空间效果

12·三维盒子

13·从物理空间得到的帮助

14·是简化的而不是真实的

15·由梯度创造的深度

16·走向集聚的空间

17·中心透视的两个根源

18·并非是一种忠实的投影

19·金字塔空间

、聚焦世界的象征

21·中心与无限

22.与规则游戏

第六章光

1·光的经验

2.相对亮度

3·照明

4·由光线创造的空间

5·阴影

6·没有光线的画

7·光线的象征

第七章色彩

1·从光到色

2·形与色

3·色彩是怎样产生的

4·生殖原色

5·加与减

6·生殖补色

7·随意的媒介

8·对和谐的追求

9·构成层次的元素

10·色彩混合的“句法”

11·基本补色

12·色彩间的相互作用

13·马蒂斯(Matisse 与艾尔·格雷柯(El Greco

14·对色彩的反应

15·冷与暖

第八章运动

1·事件与时间

2·同时与顺序

3·何时才能看见运动?

4·方向

5·速度的展现

6·频闪运动

7·影片剪辑中的种种问题

8·看得见的动力

9·复杂的等级

10·作为工具的躯体

11·动态的身体形象

第九章力

1·仅有简化是不够的

2·力及其传统解释

3·力的图式

4·有关方向张力的试验

5·不动之动

6·由倾斜造成的动感

7·由变形造成的张力

8·具有动感的构图

9·由频闪产生的动感效果

10·“力”从何而来?

10·来自艺术的实例

第十章表现

1·传统理论

2·结构固有的表现

3·表现的优先地位

4·艺术中的象征


作者介绍:

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西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

译者:滕守尧,北京大学学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师大特聘教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



原文赏析:

面对艺术时,我们忽视了我们原本拥有的、通过各种感觉去感知事物的天分,概念与知觉分了家,思想在抽象概念中迂回不前。

语言之于描述:然而,科学家最为明了的是,对于某些个别事物来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另外一个可能把它完完全全再现的个别事物,科学家亦知晓对现存的个别事物进行全面的复制是毫无意义的。

艺术是有机体的产物,因此不可能比有机体本身复杂,当然不见得比有机体本身简单。

“格式塔”一词源于德语,意指“形状”或者“形式”,在上个世纪初,主要用于科学实验中对感觉与知觉原则的研究。

最为本质的现象如果被一部分一部分地加以分析,是不足以描述事物本来面目的。那些被分隔的各个部分的累加不能得出事物的整体。

赫尔曼·梅尔维尔:“我完成的这本书只不过是一幅草图而已——唉,什么草图呀——简直是为画草图而勾画出来的草图!啊!时间、力量、现金和耐力啊,我是多么需要你们啊!”


第一感受好多都是针对于物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定量的,而是定性的。

视觉经验具有动力性——不安定感,观看静止的物体而体验到张力。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要素具有“量”和“方向”,因此这种张力被描述为“心理力”。

知觉感应,通常是基于先前积累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篡改和编撰。

绳子是静止的,却负荷了一种能量。

使圆形向画面中心牵拉的那种“力”是“幻觉性的”,但这种“幻觉”仅对那些决意要运用这种“力”的能量去运转“引擎”的人才会显效。


平衡的意义——制约后的造型、方向和位置等要素似乎不再可能有任何变化,整体就会呈现出一种“必要性”的性格特质。一个不平衡的作品,看上去显得很偶然,像是临时的作品,因此让人感到残缺不全。

含混不清是最让人感到不平衡的。

一个平衡的视觉图示是如此的牢固,以至于它可以完全将那些入侵性的分离成分排斥在外。


重力会受到位置的影响,物品越是远离平衡中心(很多时候是轴线),它的重力就越大。所以居于中心的物体可以与几个较小的、偏离中心的物体构成平衡的关系。


在一个视觉场(visual field)中,目光可以到达的范围的深度越大,这个视觉场能承载的重力就越大。


重力的存在还取决于大小。较大的物体,其重力看起来显得大一些。红色就显得比蓝色重些,明亮的色彩比灰暗色彩的重力大些。

e.g.卧室床单(白)+物体(红)=黑色背景(要大于白)

重力也受内在兴趣影响,如某个小巧玲珑的物体。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增量40% ,已翻译成14国文字,艺术设计、美学相关学科参考用书。;


书籍介绍

增量40% ,已翻译成14国文字,艺术设计、美学相关学科指定参考用书。


精彩短评:

  • 作者: 吃吃 发布时间:2019-08-11 00:42:31

    好歹也是艺术设计、美学类书籍 出版商真的不考虑一下书本设计吗?

  • 作者: 木羽木杉 发布时间:2019-09-07 15:26:44

    新版开本很大(185mm*260mm),字数670千。

  • 作者: 潜心三倍速 发布时间:2019-09-13 12:45:29

    观点没有讲透,一个小篇就像读了一篇微信文章,有的内容似乎可以在一个小篇讲完,却偏偏拆卸成几个小篇。全书的章节安排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章节里面的小篇安排不在逻辑上,很随便。这本书就像编汇的“散文”,而不是内核逻辑紧密的“美学参考书”。

  • 作者: 温带植物 发布时间:2020-07-13 17:08:10

    ……书绝对是好书,但我怀疑译者完全没有艺术史基础,垃圾翻译,垃圾编辑,垃圾出版,各减一星。

    算了,还是给翻译加一星,辛苦辛苦。

  • 作者: hyskoa99 发布时间:2020-12-25 10:55:19

    这本书诠释了格式塔艺术理论的基础,围绕着“简化”和“张力”两个核心原则,从多个角度论述物质给予意识的“知觉”影响,挖掘艺术“知觉力”的科学规律。其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是,作者认为人们观看一件事物时的感受,并非仅仅是自身移情或文化象征,也受到物体本身样式(格式塔)的影响。比如人们看柳树会感到忧伤,是因为柳树下垂的姿态本身就存在着悲哀的知觉意向。这本书在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但确实有些晦涩难读,需要极大耐心和兴趣才能够读完。


深度书评:

  • 翻译 出版社 严重不负责

    作者:任之 发布时间:2012-02-27 16:54:26

  • [摘] 此书 作者引言

    作者:cholla 发布时间:2009-11-08 20:19:00

    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经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喜欢以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上述分析或许是很随便的,但人们对艺术现状的不满,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果我们认真追查原因的话,就会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继承下来的文化现状不仅特别不适宜于艺术生产,而且还反过来促使那些错误的艺术理论滋生和蔓延。我们的经验和概念往往显得通俗而不深刻,当它们深刻的时候,又显得不通俗。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忽视了通过感觉到的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天赋。我们的概念脱离了知觉,我们的思维只是在抽象的世界中运动,我们的眼睛正在退化为纯粹是量度和辨别的工具。结果,可以用形象来表达的概念就大大减少了,从所见的事物外观中发现意义的能力也丧失了。这样一来,在那些一眼便能看出其意义的事物面前,我们倒显得迟钝了,而不得不去求助于我们更加熟悉的另一种媒介——语言。

    由于不能凭借自己的视觉去理解大师们的杰作,就使得许多人尽管经常进出于画廊之间,并收集了大量关于绘画艺术的资料,到头来还是不能欣赏艺术。他们天生具有的通过眼睛来理解艺术的能力沉睡了,因此很有必要设法唤醒它。而唤醒这种潜在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拿起铅笔、画笔和凿刀。然而即使这样去做,却仍然避免不了长期养成的坏习惯和错觉的干扰,除非能从别的地方求到保护和帮助,否则这些坏习惯和错觉是不太容易消除的。人们能从中寻求到保护和帮助的唯一的东西,势必是语言媒介,这是因为,眼睛和眼睛之间所能交流的意义,已变得非常有限。但恰恰就是在语言交流的能力问题上,我们又遇到了某些十分强有力的偏见。

    在这种种偏见中,有一种声称说,视觉事物是决然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这一警言,当然也包含着一定的真理内核。一幅伦勃朗绘画所产生出来的那种特殊的经验,用描述性和解释性的语言只能将它部分的表达出来,而这种局限性在我们欣赏艺术时也并非是一种个别的事例。事实上,这一见解同样也适合其他任何一种经验对象,没有一种描述或解释——即使是最熟悉老板的秘书对老板的特征的描述,或是外科医生对他熟悉的病人的腺体组织的描述——能够把自己对于对象的经验完全表达出来。这种描述或解释充其量也不过是运用几个一般的范畴,把这些经验的大体轮廓呈现出来。科学家可以建立起概括性很强的模型,如果他幸运的话,这种模型还能够为他提供理解某些特定现象的本质所必须的东西。然而,所有的科学家都很清楚,对于某一个别事物来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另外一个可能把它完完全全地再现出来的个别事物,而且也没有必要去对这个现存的个别事物进行全面的复制。

    同科学家一样,艺术家也会运用类似于形和彩等要素,在个别事物之中猎取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既不打算去猎获这些个别事物的全部,即使想这样做,也不可能做到。因此,理解或解释一件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提出和制造某些指导性的原则。对艺术的理解和解释,并不比理解和解释其他复杂的事物(如生物的身心构造)更困难多少,艺术是由有机体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不可能比有机体本身更为复杂,当然也不一定会比有机体本身简单。

    如果我们看到了或感到了艺术品的某些特征,然而又不能把它们描写或表述出来,其失败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可以肯定,这种失败不是因为我们运用了语言,而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和思维及其不能成功的发现那些能够描写或表达这些特征的概念。当然,语言并不是我们的感觉同现实接触的通路——它仅仅是给那些看到、听到或想到的事物赋以名称。但对于描述和解释视觉对象来说,语言却并不是一个生疏的或不合适的媒介。我们的失败,往往是发生在我们的视觉分析器遭到破坏的时候。所幸的是,我们的视觉分析系统还能够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并且还可以唤起能够“透视”事物的那些潜在能力。而这些潜在能力的发挥,又能帮助我们弄清那些不能够分析的事物的本质。

    持第二种偏见的人声称:语言分析会麻痹人们的直觉创造能力和悟解能力。这种见解同样包含着某些真理的内核。以往的历史和现在的经验都向我们表明,仅仅依赖固定的公式和处方,会给人们造成多大的危害。但我们能不能就由此得出结论说,在艺术这一领域里,当心灵的一种能力发挥作用的时候,另一种能力就必定要失去效用呢?事实不是已经证明,乱子恰恰就发生在心灵的一种能力发挥作用而心灵的其他功能都受到抑制的时候吗?不仅理智干扰直觉时会破坏各种心理的平衡(只有这种平衡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愉快),当情感压倒理智时也会破坏这种平衡。过份地沉溺于自我表现并不比盲目地服从规矩好多少。对自我进行毫不节制的分析固然是有害的,但拒绝认识自己为什么要创作以及怎样创作的原始主义行为同样也是有害的。现代的人能够而且必须在崭新的自我意识状态下生活,生活的任务或许是更困难了,然而却没有任何捷径可循。

  • 一定要买2008年的那版

    作者:酪梨上肝岭 发布时间:2020-11-30 23:58:37

    书本身的很多部分让人恍然大悟,了解很多底层逻辑。

    但是我对翻译大有话讲。

    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孟沛欣译者的新编版比四川人民出版社滕守尧译者的版本好了十倍不止(也许对能看懂原文的人来说还不够好)。

    我先借了四川这本,艰难的读了两章,怎么也看不懂。其有的章节前后段落得出结论竟然完全相反,让人莫名其妙。我怀疑是翻译问题,看到有其他翻译版本,找来再看。立刻恍然大悟,真的并不是我理解力有问题,是他翻译的逻辑不通,因果颠倒,词不达意。甚至四川这本竟是19年的新版。而我找的湖南这本是08年出版。重复一遍,四川的这个是19年版!!!不是98年那版,是19年新出的版本!新出的!

    平心而论,一般人买书都会买最新版吧,我看到98年版本的书评,评价不是很好,新出的应当修改补正才对啊。但是我看到的还是语言晦涩,文法不通。这样也许只是为了抢生意而出的一版,让多少人误入歧途。有多少想要通读这本书的人买到最新版,因为翻译问题而望而却步,半途而废。他们很难知道08年有一版不算难读,虽看评论应当还有很多问题,但绝对超过最新那版——2019年川社版。

    08年这本还没看完,如果中途看到有什么想说的,我会补充上来。至少,两版都看过一章后的人,应该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请川社耗子尾汁,讲一讲武德。

  • 什么是美

    作者:HFer-sYF 发布时间:2015-05-06 19:38:25

    写在最前面,这本书给三颗星真不是不好,因为我无法判断,所以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个人不推荐,因为真心很难读下去。要么就是像我一样,花了3个月,慢慢读,也不是特别走。

    好吧,开始写书评。因为对这本书的理解不是特别深,所以想到哪就写到哪。中间肯定也有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也欢迎大家指出错误。

    首先,这本书无非就是想说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美?但是特殊的是,这本书是从我们人的生理出发,来解释这个问题。同时举了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像我们展示艺术家是如何通过这些技巧将美展现给大众的。不得不佩服作者阿恩海姆知识之广泛。能让我深入去思考一些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比如说为什么如何判断一个东西在空间的深度,我们是如何判断两个东西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等......

    这本书其实有一个最最基本的公理,基本书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从这个东西推导出来的(尽管有些论证方式在我看来有些牵强)。正是因为这个公理,不平衡的画面才会有一种趋向平衡的趋势、三维中在视网膜上面的扭曲投影才会被感受为二维的图形、各种各样的颜色会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等级。

    为了说明这个概念,作者从最浅的地方出发,解释了最基本的图形对我们心理造成的影响(当然,还是用上一段那个最基本的公理解释的)。比如正方形纸张上有一个黑点,如果这个黑点在中间,那么这幅图非常的稳定平衡,给予人安全感;如果这个黑点在一个角,虽然是稳定的,但是无法给人平衡的状体;如果这个点介于前两点之间,就会给人一种纠结的状态。通过这一个又一个最简单的式样,阿恩海姆向我们解释了我们的每一个式样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论证完这个,阿恩海姆就开始进行展开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同最基本视觉式样组合的效果,另一个则是论证了这些式样的变形。

    组合基本用的还是先前的思路,一个人倾向于把新的东西看作是已有东西的组合,这样子新的东西就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简化(一个组合物体看作一堆一个人已经熟悉的事物肯定比看作一堆陌生的事物简单)。而艺术的本质从某种角度上也是为了实现这种简化,或许就像欧氏几何一样,七个公理构成了整个宏大的体系,而艺术则是希望通过最基本的式样或者式样规则,构成一个宏伟的体系(估计这也是为什么分离和组合是构图的基本手段)。其实涉及这个观点的章节读者其实挺欢乐的,因为有很多有趣的例子。

    接着就是介绍式样的变形,各种各样的变形,这里其实没怎么看懂互相之间的逻辑,所以在这里就跳过了。虽然很多很多地方看不懂= =但是到了涉及透视的章节,总算又有逻辑了。艺术不管怎么样也需要对现实进行一定反映,可是画布是二维的,现实是三维的,要想在二维平面里表现出三维的东西,就必须需要某种变形。从之前的埃及,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都是对新的变形方法的尝试。古埃及只是将骨架原原本本地复制出来,以此达到对现实的反映。但是这种表现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不足。于是,现实主义来了,通过透视、倾斜、重叠等方法,将第三个维度——深度表现出来。至于到后来,印象主义继续尝试用色彩来表现深度,而抽象主义则尝试用扭曲来达到这种效果,同时产生更大的张力。这或许就是人类艺术的发展史,总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方式去表现同样的东西,有着更多不同的特色。

    这里又插入了有趣的一个分析:原始人和儿童画的画和现代艺术有什么区别。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主要是因为掌握式样少,同时尤其对于儿童来说,儿童对手臂的控制能力还有限,这就是原始人和儿童所做的画和现代艺术的区别。

    有了上述的大致论述,整本书就开始对各个细节的描述了。实在太懒,不想再慢慢写了,就大致写写每一个章节针对什么问题继续深究。第四章发展主要研究人的最基本知觉形式形成的先后顺序;第五章空间则是针对变形继续深究;第六章光线介绍了光线的影响,可以让人对印象主义的作品有一个更好的理解;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呃……..运动、张力、表现,感觉像是和前面的内容有一点的脱节,或许是脱了那么久的进度真的有些混乱了(求大神解释)。

    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应该就是这样。

    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是很全的。虽然说,我读这本书的最初的目标还是没有实现TAT我真地还是看不懂。或许是因为还没吃透这本书吧。

    但是至少,现在看到了一副画什么。首先能有一些关注点。

    这幅画的基本元素怎么样?

    色彩是怎么样的?

    深度这个维度是怎么表现的?

    ......

    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嗯......就写那么多了吧......

  • 非常赞的一本书

    作者:SWX 发布时间:2008-04-14 13:46:38

    非常非常出色的一本书。作者用格式塔心理学来解释视知觉,讲的很精彩。虽然这本书有点老了,里面的一些理论也许会过时,但是一些基本的关于视知觉的心理问题,还是永远不过时的。

    我们是怎样看这个世界的?是否我们看到的是否就是真是的世界?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曾有过看错了的情景?在黑暗的路灯下你看到的一团黑影真的是一个人么?你判断其为一个人的理由来自于何处?是理性还是本能?作者从这些基本的问题开始探讨,讨论我们的视觉的心理学解释。作者以大量的艺术史的实例雄辩而又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艺术史上的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所谓伦勃朗式用光法,我们仅仅看到了半张脸,但是我们却判断这是一个完整的脸。埃及人画画的时候,永远都是侧面的人像和正面的身体,是他们不懂得所谓的透视法么?

    但是这本书绝不仅仅是谈论一本艺术的书,作者只是通过一些艺术史上的实例,来阐释视知觉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因为绘画的发展,是和人类视知觉紧密相关的。更有趣的问题还在于大量关于透视和空间感,以及色彩感的讨论。我们的空间感又来自何处?我们关于透视的感觉又来自何处?由人认为空间感来自双眼的不同视野,但是即使你用一个眼去看世界,也依然有着出色的透视感,能够感知远小近大。但是心理学上的依据又来自于何处?

    很值得推荐,虽然有些难懂。

  • 真正的观看之道

    作者:抖不抖兜兜 发布时间:2022-01-06 04:04:47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pdf(352+)
  • 不亏(641+)
  • 藏书馆(70+)
  • 好评多(523+)
  • 中评(320+)
  • 超值(462+)
  • 速度慢(588+)
  • 中评多(597+)
  • 引人入胜(256+)
  • txt(630+)
  • 无颠倒(388+)
  • 品质不错(564+)
  • 无漏页(417+)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1-10 16:00:4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1-08 20:36:2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印***文: ( 2024-11-24 08:03:1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利***巧: ( 2024-11-26 20:40:4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权***颜: ( 2024-11-08 10:37:4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曹***雯: ( 2024-11-29 19:13:0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波: ( 2024-11-05 07:13:0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国***舒: ( 2024-11-26 11:14:1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郗***兰: ( 2024-11-13 10:47:1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曾***玉: ( 2024-11-18 05:17:3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芮***枫: ( 2024-11-01 03:38:5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敖***菡: ( 2024-11-18 03:32:0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师***怀: ( 2024-11-27 15:46:5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龚***湄: ( 2024-11-07 05:32:2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融***华: ( 2024-11-13 19:14:4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石***致: ( 2024-11-24 13:56:21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最新内容
随机推荐